一體化智慧泵站的具體應用場景與案例解析
一體化智慧泵站通過物聯網、大數據、人工智能等技術,實現了從“人工值守”到“無人值守”的跨越,其應用場景覆蓋市政排水、工業生產、農業灌溉、水源保護等多個領域,以下結合典型案例說明其核心價值。
一、市政排水:防洪排澇的“城市守護者”
場景需求:城市內澇是暴雨季的常見難題,傳統泵站依賴人工巡檢,響應速度慢,易導致積水倒灌。
智慧化改造:
- 實時監測與預警:通過液位傳感器、流量計、攝像頭等設備,實時采集泵站運行數據(如水位、流量、設備狀態),并通過云平臺分析。例如,漯河市在8座立交泵站部署智能預警系統,當集水池水位超過臨界值時,系統自動觸發聲光報警,并向值班人員手機推送預警信息,響應時間縮短至分鐘級。
- 遠程控制與自動調度:支持手動、自動、遠程三種控制模式。在漯河案例中,值班人員可通過平臺遠程操控水泵啟停,避免現場操作風險;系統還可根據水位變化自動調配水泵數量,實現多臺設備輪換運行,延長設備壽命。
- 斷電應急保障:配備UPS不間斷電源,即使泵站停電,監測設備仍可運行并檢測電壓異常,為應急搶修提供數據支持。
成效:漯河市泵站管理效能顯著提升,汛期排水安全得到保障,人工巡檢頻率降低50%以上。
二、工業生產:廢水處理與循環經濟的“效率引擎”
場景需求:工業廢水成分復雜,處理難度大;冷卻水系統能耗高,需優化循環效率。
智慧化改造:
- 定制化處理方案:針對工業廢水特性(如高鹽度、重金屬含量),設計模塊化泵站,集成預處理、生化處理、膜過濾等工藝。例如,三木電氣為某化工園區定制的智慧泵站,通過pH值、COD傳感器實時監測水質,自動調整藥劑投加量,確保排放達標。
- 能效優化:在冷卻水系統中,通過變頻器調節水泵轉速,使輸出功率與實際需求匹配。某鋼鐵企業應用智慧泵站后,冷卻水循環效率提升30%,年節電量超200萬度。
- 遠程運維:支持設備狀態遠程診斷與故障預警。某電子廠泵站通過振動傳感器監測水泵軸承狀態,提前發現磨損隱患,避免非計劃停機。
成效:工業廢水處理成本降低20%-40%,設備故障率下降60%,助力企業實現綠色生產。
三、農業灌溉:精準供水的“田間大腦”
場景需求:傳統灌溉依賴經驗,易造成水資源浪費;大型灌區設備分散,管理難度大。
智慧化改造:
- 智能調度:結合土壤濕度傳感器、氣象站數據,自動計算作物需水量,遠程控制灌溉泵站啟停。例如,尊村引黃灌區通過力控SCADA系統,提前72小時制定提水計劃,并根據機組狀態實現“一鍵啟停”,灌溉效率提升40%。
- 可視化巡檢:通過數字孿生技術構建泵站三維模型,實時展示設備運行參數(如流量、壓力、電機溫度)。管理人員可在中控室模擬巡檢路徑,快速定位故障點。
- 能耗管理:監測水泵用電量,優化運行策略。某農業合作社應用智慧泵站后,灌溉用電成本降低35%,水資源利用率提高至90%以上。
成效:農業用水浪費減少50%,作物產量提升15%-20%,推動節水農業發展。
四、水源保護:清潔供水的“質量衛士”
場景需求:水源地需實時監測水質,防止污染事件;供水管網漏損率高,影響供水安全。
智慧化改造:
- 水質在線監測:在水源地部署余氯、濁度、pH值傳感器,數據實時上傳至管理平臺。某市水源地泵站通過智能分析,及時發現藻類爆發風險,提前啟動預處理工藝,保障供水安全。
- 漏損控制:結合壓力傳感器與流量計,定位管網漏點。柯橋區通過部署智能監測設備,將公共供水管網漏損率從15%降至3.09%,達到全國領先水平。
- 遠程調度:根據用水需求動態調整泵站輸出壓力。某水庫泵站通過智慧系統,實現“高峰增壓、低谷蓄能”,年節水量超500萬立方米。
成效:水源地水質達標率提升至99%以上,供水管網漏損率降低80%,保障城市供水安全。

五、典型案例:從“經驗驅動”到“數據驅動”的轉型
- 尊村引黃灌區泵站數字化:
- 技術架構:采用力控SCADA系統,集成PLC控制器、通訊管理機、安全網絡,實現從底層設備到上層軟件的全鏈路監控。
- 核心功能:機組運行監測、流量趨勢分析、預警報警、遠程控制、數字巡檢(視頻+數據)、設備檔案管理。
- 成效:泵站完好率達標,灌區工農業用水需求100%保障,管理考核數字化率提升至90%。
- 柯橋區智慧水網:
- 技術亮點:部署“內窺機器人”檢測管道暗傷,結合智能監測設備構建全域感知網絡。
- 核心功能:爆管預警、調度決策優化、搶修成本降低、漏損率控制。
- 成效:漏損率降至3.09%,調度效率提升20%,搶修成本降低20%。
- 三木電氣工業廢水泵站:
- 技術方案:定制化設計泵站結構,集成預處理、生化處理、膜過濾模塊,配備智能控制系統。
- 核心功能:水質實時監測、藥劑自動投加、遠程運維、能效優化。
- 成效:廢水處理成本降低40%,排放達標率100%,設備壽命延長30%。